:::

簡介說明

   
:::
內文開始

前    言

環保與能源危機是當前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兩大議題。半世紀來由於快速經濟發展,能源急遽升高需求,各國政府也早已進行規劃因應之政策,為已經日益惡化的污染問題及醞釀中的高成本能源時代,做好準備。

工商業迅速發展帶來了經濟繁榮,卻也導致污染環境的後果。工廠及車輛所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濃度的增加等因素,己造成臭氧層的破洞及溫室效應。在過去100年間,全球平均溫度己經上升了0.5℃。如果世界各國無所因應,溫度將繼續上升,地球的氣候模式改變,後果將不堪設想。

專家指出如果地球溫度再上升5℃,海嘯、暴風雨將增加,海水上升將會淹沒海岸線上的城市,甚至導致很多生物無法生存、繁衍,為防範災難發生,聯合國於1992年6月13日召開之環境發展會議中,由154個國家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原先已有166個國家簽署),並於1994年3月21日生效。同時,各國在1992年12月也簽署了「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把大氣中人為溫室氣體濃度限制在一個不會危及大自然安全的範圍。對地球氣候暖化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居首,佔總量的55%,因此,燃燒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遂成為「京都議定書」的首要管制對象。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理應承擔相對的減量工作,以善盡保護地球環境的責任。此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將會影響到各種能源的配比及產業結構。因此,在落實「空氣品質改善」政策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新能源的開發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免對經濟造成過大的衝擊。

針對能源危機的議題,各家看法不一,可以確定的是「核能」的發展已緩慢下來。很多先進國家已經停止興建核能發電廠,甚至縮短其使用年限。以煤為原料的火力發電廠又是一種空氣污染源。能源的生產重擔很自然的會落在日漸枯竭的原油及天然氣上。世界能源報告顯示全球原油蘊藏量預估只夠供開採40年(視新發現開採之油源而定)。以今日全球總需求量仍呈穩定增加的趨勢來看,石油的供應將會吃緊,最起碼油價上升的日子將指日可待。

發展新能源、避免再對地球造成破壞是刻不容緩的事,各國政府也正積極開發各項替代能源,對於台灣來說島國資源缺乏,且地小人綢,具可再生性、減少廢氣排放的環保新能源-生化燃油(Bio-fuel oil),推廣國內希望對台灣空氣品質的改善及替代能源的使用有所助益。

改善空氣品質的可再生能源-生化燃油(Bio-fuel oil)

在提倡節約能源的同時,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如潔淨能源的新能源,以應未來需求,在各種替代能源中,又以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最具開發的潛力。美國、德國及北歐等先進國家早已著手進行各種方案以推廣太陽能、地熱、海洋資源的利用,其中又以生物能的接受度最高,原因可能是因為製造生物能的原料較易取得,製造方法較簡單,以之為能源的設備不需作任何修改,或稍作調整即可。

生化燃油(Bio-Fuel oil)即是生物能的一種

目前生化燃油在美國早已開始被採用,加州政府甚至成功推動淨區使用生化燃油,以減低海水的污染問題。在德國生化燃油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1992年面市後,生化燃油的使用量在5年間成長了500倍,德國在公元2005年消耗200,000噸的生化燃油。 而生化燃油的另一特色,係可以直接使用於燃油裝置而不用作任何調整,可當作清潔燃油。在台灣環保署也認可生化燃油對改善廢氣的效果,核准其申請為「燃油廢氣排放改善添加劑」的登記。目前唯一的問題是成本較化石燃油略高,較不易被業者所接受 。

綜合以上,生化燃油兼具了低污染及可再生性,確實是高成本能源時代的理想潔淨能源,卻因為進口成本可能無法被使用業者接受,而停滯不前。為了空氣品質改善及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政府也以參考美、德等國之推動生物能政策,研擬生化燃油「投資獎勵辦法」,鼓勵國內生產,以降低產品成本,促成清潔能源普遍化之目的。

本頁最後更新時間:109-03-24